博客
关于我
Linux 性能监测:介绍
阅读量:801 次
发布时间:2023-02-01

本文共 1038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
性能监测与系统优化并非易事:系统优化论是一个动态性、长期性的过程。它需要基于全面的监测、准确的分析与持续的测试,不止是一劳永逸,需要循环往复。恰到好处的优化既需要针对特定的硬件环境,也要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,否则可能难以取得预期效果。今天我们来探讨Linux系统性能监测的核心要素以及实用工具。

当谈及系统性能优化时,每个子系统都有其独特性。普通的系统优化可能带来其他负面影响,因此全面而细致的监测至关重要。常见的子系统监测点包括:CPU、内存、IO、网络等。例如,CPU运行率(通过vmstat中的id参数查看)、内存使用率(free或free -m)、硬盘读写状态(iostat)、网络吞吐量(netstat或tcptrace)等都是关键指标。这亟需全面了解各子系统的特点和可能的瓶颈所在。

系统应用类型可主要分为两类:IO密集型和CPU密集型。前者体现在大量数据处理、内存使用和频繁IO操作,后者则以高负载计算为特点。这对系统优化带来不同的考量。例如,在处理数据库查询或文件复制时,IO性能关键;而在运行大量计算任务时,CPU性能则成为主要关注点。理解具体应用特点能够帮助我们聚焦优化方向,避免盲目调整。

实用工具的选择在监测过程中至关重要。VPSee推荐以下几款常用工具:top用于进程管理,vmstat查看系统资源状态,iostat专注于存储设备性能,sar提供综合性能数据,mpstat处理多核情况,netstat监控网络状态,iptraf分析实时网络流量。这些工具不仅简单易用,而且能够提供实时反馈,帮助快速定位问题源。

性能监测更是建立性能基线的关键。基线不是固定的数值,而是系统性能期望的明确标准。通过持续监测与测压测试,我们才能客观评估系统表现。比如,评估服务器在高负载下的表现,判断是否达到预期吞吐量。只有建立清晰的基线,才能精准判断系统性能优秀与否,进而制定针对性的优化策略。例如,发现实际性能不如预期的性能指标时,可能要深入查看硬件配置或排查软件问题。

总的来说,系统性能监测不仅是优化的基础,更是一门需要持续练习的技艺。采取正确的工具和方法,才能确保优化措施有效可靠,避免无谓的配置调整。在实际工作中,可以从基础工具入手,逐步建立性能监测机制,这将为系统优化救济之路铺平基础。接下来,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一些高级监测方法与案例分析。

转载地址:http://qlwfk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Mysql INNODB引擎行锁的3种算法 Record Lock Next-Key Lock Grap Lock
查看>>
mysql InnoDB数据存储引擎 的B+树索引原理
查看>>
mysql interval显示条件值_MySQL INTERVAL关键字可以使用哪些不同的单位值?
查看>>
mysql problems
查看>>
MySQL replace函数替换字符串语句的用法(mysql字符串替换)
查看>>
mysql workbench6.3.5_MySQL Workbench
查看>>
MySQL Workbench安装教程以及菜单汉化
查看>>
MySQL Xtrabackup 安装、备份、恢复
查看>>
mysql [Err] 1436 - Thread stack overrun: 129464 bytes used of a 286720 byte stack, and 160000 bytes
查看>>
MySQL _ MySQL常用操作
查看>>
MySQL – 导出数据成csv
查看>>
MySQL —— 在CentOS9下安装MySQL
查看>>
mysql 不区分大小写
查看>>
mysql 两列互转
查看>>
MySQL 中开启二进制日志(Binlog)
查看>>
MySQL 中文问题
查看>>
MySQL 中日志的面试题总结
查看>>
MySQL 中随机抽样:order by rand limit 的替代方案
查看>>
MySQL 为什么需要两阶段提交?
查看>>
mysql 为某个字段的值加前缀、去掉前缀
查看>>